emc新闻中心emc yibei News
emc易倍app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云南司莫拉:探索幸福·旅游 佤族村焕新颜
emc易倍emc易倍emc易倍央广网保山10月9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 赵贝贝)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这一拥有500多年历史的佤族村寨,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充分挖掘生态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幸福·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舒适诗意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秋日的司莫拉风景宜人。金色的晨光透过薄薄的云雾洒下来,参天的古榕枝叶繁盛。村落依山而建,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游客徜徉其中,体验独特的佤山风情,感受司莫拉的“幸福”气息。 然而,早年的司莫拉却并非如此,在2014年年底,司莫拉村民年收入仅有4600多元,是三家村最贫困的一个自然村。 如何让司莫拉这一“幸福的地方”名副其实?2016年,司莫拉开始探索利用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村里在保护好村寨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先后实施“草改瓦”“农危改”“扶贫安居”等工程,整个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6月,村里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72户家庭成为合作社成员。同时,推动村寨变景区实体化运营,农副产品加工、民宿、餐饮等特色旅游业态竞相涌现。 “我们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民的零散土地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引导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多种业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说道。 实施绿美亮化工程、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推行“美丽公约”制度、成立佤族清戏传习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提升,司莫拉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 乘着文化民俗旅游的东风,司莫拉佤族村也从昔日的贫困村变身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过去门可罗雀,如今游客如织,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前来感受此地独有的民俗文化。 在司莫拉,最受游客欢迎的当地小吃要数“福囍粑粑”了。只见杨彩芹拉过火盆,放好铁丝网,夹起准备好的佤族传统小吃大米粑粑放到火上烤,片刻后,印着“福”字的粑粑冒起热气,米香扑鼻,还未端上桌emc易倍app,客人们就拿起筷子翘首以盼。“游客都爱来打卡我们家的大米粑粑,一天最多能卖出近300个emc易倍app。”杨彩芹说道。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司莫拉佤族村注重多元化与特色化,深挖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福囍粑粑”作为村里的招牌产品,深受欢迎。合作社还建设了司莫拉大米粑粑加工体验基地,进一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每当夜幕降临,游客们都喜欢聚集在村里的小广场,享受佤族篝火晚会的独特魅力。据介绍,2020年以来,村里共举办172场篝火晚会,既为村民带来收入,也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过去,许多村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如今,随着旅游业成为司莫拉佤族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村民纷纷留乡创业,除了小吃民宿以外。合作社还组织村民参与景区保洁、安保等工作,帮助解决景区用工问题。 此外,合作社引入了多个市场主体,完善了餐饮、咖啡等服务业态,为村子创造了良好的旅游氛围,同时通过商铺租金和餐厅分红,2023年合作社共实现收入70.55万元。 “近年来,村里的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至两万余元,集体收入也跃升至80余万元,这得益于全村的共同努力。”赵家清表示,未来,司莫拉将拓展旅游业态,引入更多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丰富游客的乡村夜生活体验。同时,挖掘传承乡村文化,将司莫拉佤族村建设成为既宜居又宜游的美丽乡村,让更多村民享受旅游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