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EMC SPORTS

饮食常识Manual

emc易倍app苏州致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水清岸绿增进民生福祉

2023-10-11 09:37: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里,走进湿地亲近大自然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游玩的热门选择。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沿着木栈道,围绕着水风车而行,一步步“走”近烟波浩渺的太湖;来到同里湿地公园,乘着游船经过树林,耳畔响起阵阵鸟鸣;漫步张家港湾,一江清水、两岸葱绿,亮灯的“鱼篓”为壮美江景平添几分灵动……

  众多湿地以“最美形象”展现在游客面前,这都源自苏州对其有效保护管理。以水为美、因水而兴的苏州主动担起湿地保护的重任,颇具前瞻性地探索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在做好湿地保护“顶层设计”的同时,在监测修复办法、技术方面下功夫,推动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满足百姓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努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全市有太湖、阳澄湖等400多个湖泊,长江、京杭运河等2万多条河流,全市湿地总面积497.96万亩,湿地率达到38.35%,内陆湖泊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如此丰厚的湿地资源,给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于保护工作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教一个孩子和教一个班孩子的难度肯定不一样,更何况这些湿地遍布城乡大地、情况各异。”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曹光树说,想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就必须熟知其类型特点,最重要的是得定下“规矩”。

  2012年,苏州出台省内首部湿地保护条例——《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制定湿地的定义标准、保护行政管理主体、管理体制,并将湿地认定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要求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遏制湿地资源的减少和退化。

  依据条例,苏州公布《苏州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将认定的102个重要湿地纳入其中,各市、区也相继公布一般湿地23个;按照湿地类型emc易倍app,划定长江、太湖、阳澄湖等湿地保护小区113个,先后建成各类湿地公园21个,明确湿地范围和界线,设立湿地界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做到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苏州更是加大了湿地保护的力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的道路。苏州突破性地设立了湿地征占用行政许可,占用、征收湿地或者改变用途的用地单位,需征求林业部门意见,并按照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恢复或者重建湿地。

  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还得守护好水的“品质”,监测成为重要手段。在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徐静好托着量筒,将抽检水样本沿着杯壁,倒进抽滤装置中,等液体经过玻璃纤维滤纸后,再取出纸片烘干、称重,最终得到水里总悬浮颗粒物的数值。

  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所得出的数据,能真实反馈出湿地的功能状况,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目前,苏州建成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体系,以及水质手动监测点116个,实时监测点69个,每隔10分钟收取数据。不仅如此,苏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生物评价指标,提出“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监测办法,在全市布设100个鸟类监测点,每月开展鸟类观测。

  湿地是一个要素众多的生态系统,存在着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物种内部个体与个体等各类关系,其中一类关系发生微小变化,都可能对湿地造成影响,甚至是破坏。

  湿地本身特点恰恰反映出湿地修复的难点所在。首先是“诊断”难,如果将湿地系统看作一个“人体”,尽管如今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监测设备机制,能够及时发现湿地生态功能变化,但也仅仅是看到了“症状”,想要在流动的水里找到“病因”,仍需多点多次进行取样检测。

  以苏州澄湖修复为例。目前,出入澄湖共有大小河港31条,沿湖西北片区是全市最大的水八仙种植基地,emc易倍体育沿湖西部片区以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为主,北部片区主要是高档住宅区,南部片区为保留村庄和农田。因此,在监测发现澄湖透明度降低、鸟类种类数量减少后,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各片区依次进行勘察取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找到“病因”只是第一步,“治疗”的过程更是漫长艰辛。“要知道,湿地发生的问题都不是一时造成的,而是小的‘改变’持续堆积变化,最终成为了一个相对明显的问题,所以修复也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一个工程、项目就能将湿地恢复如初,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给湿地带来更大的伤害。”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顾益坚说,苏州愿意沉下心来、保持定力,在尊重生态系统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长远角度考虑修复的流程、技术、方式,一步一步帮助湿地“康复”。

  走进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群小鸊鷉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但在上世纪70年代,这处被称为“游湖”的天然湖湾几经围垦,被渔民圈成了2500多个大小不一的鱼塘。

  修复从2007年开始,苏州高新区明确在此建设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并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填平鱼塘、清理淤泥、连通河道、建设人工小岛……经过3年多时间,这里才重新以湿地公园身份回归大众视野。后来的10余年里,太湖湿地公园步履不停,将沙滩浴场改造成小微湿地,在湖面高填深挖出生态浮岛,还专门设立生态保育区,逐步恢复湿地的环境和功能。

  今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林业局)牵头评选“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既是对数十年如一日修复工作的全面总结梳理,也为之后的湿地保护修复提供经验支持和借鉴意义。

  苏州深知,争创国际湿地城市,不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而是要让市民游客能够来到湿地、了解湿地,从而热爱湿地、守护湿地,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前段时间,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开设了一堂别具特色的语文课。当天,金城小学的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白鹭》后,来到户外的观鸟点,通过望远镜观察了白鹭飞行、栖息、觅食,了解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饮食习惯以及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把课堂‘搬’进湿地公园,将学科学习与科普宣教两者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孩子对学科知识有更加具象的概念和深刻的理解,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师汤亚平说道。

  依托湿地公园建设,苏州探索打造示范自然学校,设立类型更多样、覆盖面更广的自然教育场所,同时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品湿地教育课程,将湿地的知识理念推广至学校、社区、企业,让湿地保护成为共识。

  科普宣教让百姓对湿地认知更加清晰,也让他们产生为湿地保护贡献力量的想法。“湿地保护本就是一项事关所有人的事业,需要全民关注、全民参与。”苏州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说,只有人人都把湿地看作自家的“花园”一样去关心热爱,才能更好地保存湿地的风貌和功能。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林业局)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打造“湿地科学家养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邀请百姓以家庭为单位来到湿地参加自然教育体验和志愿者培训活动,并鼓励他们将学习的过程制作成短视频、写成心得体会发布在朋友圈,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发动吸引更多人成为志愿者,参与到湿地保护中。

  志愿者能做的还有很多。苏州林学会多次组织开展观测活动,带领志愿者观测湿地中的鸟类、水生植物,emc易倍体育引导他们从“家门口”的湿地做起,进行常态化观测,并将所记录信息数据上传至联络微信群,共同为湿地保护搭建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生物教师黄晨虹正是偶然参与了一次观测活动后,兴趣使然,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本身具备一定生物学科知识的黄晨虹在很快掌握观察鸟类、识别鸟类的方法、知识和经验后,不仅坚持自主进行日常观测,更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在校内申请成立了“青城观鸟社”,在节假日带着社团的孩子们来到湿地观察鸟类、学习鸟类知识。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里,走进湿地亲近大自然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游玩的热门选择。

搜索

网站地图